服饰是一个很国际化的名词,其实世界上的各个地区的服饰文化都有其通性。
鲜明的色彩,几何的形状,甚至部落文化的图案,都是服饰设计艺术的语言。中国有56种名族服饰,种种都有其惊艳之处。我个人喜欢中国古代的隋唐服饰,很华丽开放,另外宋代服饰的保守拘谨也是别具一格。而现代,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已然成为时尚界取之不尽的宝藏,对当代时装文化已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丝绸,传统图案,刺绣等等。中国服饰早在清朝末年就开始吸收来自西方的服饰元素及审美观念,清朝满族的旗袍经过改良和裁剪后显得更为贴身,才接近现代的模样。二三十年代的旗袍就已引入大量西方元素,带来了更为摩登的中国风情。简单说来,中国服饰有含蓄之美。欧洲服饰则更为大胆,时尚一些。壮族是在广西壮族,壮族服装就是民族服装每到壮族人节日的时候,他们都会穿上民族服装并没有消失
中国服饰的女子代表是旗袍,男子服饰的代表是中山装,还有现在兴起的汉服。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发生了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g.c,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不平等条约啊!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开始崛起!1900前后就这么多!
人们服饰还是以清朝服饰为主,不过西方文化涌入中国也出现西方服饰~~
新赛季服饰币不会消失。服饰币是永久的,主要是用来兑换物质的,需要注意的是要计算好自己的服饰币,否则买一两件衣服就没有了,并且服饰币是不会随着赛季更新而减少的,但是一旦兑换了衣服或者其他的物质之后就会扣除相应的服饰币。
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在桂西乡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还保存着自己民族服装的特点。如广西西北部,
中老年壮族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宽脚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腰,下身穿褶裙和绣花鞋,喜戴银首饰;广西西南部龙州、凭祥一带的壮族妇女,至今仍穿着无领、左衽的黑色上衣,头上包成方块形状的黑帕,下身穿黑色宽脚裤子
的衣裳指的是衣服和裙子,上为衣,下为裳。
2. 汉朝时期: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而且汉朝女人每层衣服的领子必须露出。层层叠叠可以超过3层,名曰三重衣。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时的条纹间色裙走红,飘逸的长裙是诸位贵族女士的标配,而曳地五尺是常用标准,宽大的袖口缀有不同颜色的袖贴,条纹间色长裙让视觉很有跳跃感。
4. 隋唐时期:隋朝时隋文帝厉行节俭,衣着简朴,不注重服装的等级尊卑,在位时平时只戴乌纱帽。到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服饰也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唐朝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5. 宋辽夏金元:
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各民族服饰再度交流与融合。
6. 明代:
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汉服服饰制度。明代皇帝戴乌纱折上巾(乌纱翼善冠),帽翅自后部向上竖起。明初要求衣冠恢复唐制,其法服的式样与唐代相近,只是将进贤冠改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
7. 清代:
清王朝取代朱明,即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浓厚汉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但官民服饰依律泾渭分明。
1头饰:用在头部及面部的装饰。如帽子、头花、耳坠等。
2、肩饰:丝巾、披肩等。
3、胸饰:胸部佩戴的装饰。项链、围巾等。
4、腰饰:皮带等。
5、手饰:手链、手镯、戒指,手表等。
6、脚饰:脚链、鞋子、袜子等。
7、佩戴饰:服装上和随身携带的装饰品。包、胸针等。
不一定。一个是产地一个是风格。
正式场合男士着装为:男士一般以西装为正装。
(1)上衣:衣长刚好到臀部下缘或差不多到手自然下垂后的大拇指尖端的位置,胸围以系上纽扣后,衣服与腹部之间可以容下一个拳头大小为宜。
(2)西裤:裤线清晰笔直,裤脚前面盖住鞋面中央,后至鞋跟中央。
(3)衬衫:长袖衬衫是搭配西装的唯一选择,颜色以白色或淡蓝色为宜。
(4)领带:领带图案以几何图案或纯色为宜。
(5)腰带:材质以牛皮为宜,样式和图案不宜太夸张。
(6)袜子:袜子应选择深色的,切忌黑皮鞋配白袜子。
(7)皮鞋:搭配造型简单规整、鞋面光滑亮泽的式样。
正式场合女士着装为:女士着装应端庄得体。
(1)上衣:上衣讲究平整挺括,较少使用饰物和花边进行点缀,纽扣应全部系上。
(2)裙子:以窄裙为主,年轻女性的裙子下摆可在膝盖以上3—6厘米,但不可太短;中老年女性的裙子应在膝盖以下3厘米左右。
(3)衬衫:以单色为最佳之选。衬衫之内应当穿着内衣但不可显露出来。
(4)鞋袜:鞋子应是高跟鞋或中跟鞋。袜子应是高筒袜或连裤袜。鞋袜款式应以简单为主,颜色应与西装套裙相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