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原则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决策整个过程都需要掌握的原则;一类是在决策各个阶段中需要掌握的原则。前者有十个原则,后者有十个原则。
一、前者的十个原则是:
(1)信息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对信息的要求是准确、完整、及时,有的信息还要求保密。
(2)预测原则,科学的预测是决策可靠性保证,也是选择实施途径的重要方法。
(3)系统原则,要用系统论的考虑决策所涉及的整个系统和相关系统,决策对象和外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
(4)可行性原则,决策的目途径都要同主客观条件符合,有很大的现实可能性。
(5)优选原则,要从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中,对比分析选佳或满意方案。
(6)效益原则,选出的方案要有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花费代价小,而取得的效果大。
(7)外脑原则,重视利用参谋、顾问、智囊团的作用,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
(8)行动原则,决策是要付诸行动,否则无价值可言。
(9)跟踪原则,对决策实施跟踪反馈,及时进行控制调节,使决策实现。
(10)科学原则,自始至终都必须体现决策的科学性,保证决策的正确和目标的实现。
二、后者的十个原则是:
(1)差距原则是指决策目标应该着眼于解决应有现象与实际现象之间的差距,也就是需要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问题。所谓应有现象,是指人的更高要求的现象,这种现象或者是人们美好的追求,或者是其他国家、社会、地区已达到的现象,或者是标准规定。实际现象是指现实的现象。应有现象同实际现象之间通过对比找出了差距。而缩短差距,消除差距就是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
(2)紧迫原则是指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差距问题,是紧迫性的问题,这个紧迫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现在就要解决的问题,说它的重要性。二是现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说它的机遇性。如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是落后了,落后就是差距。解决这个差距就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紧迫的任务,而且要抓住现在机遇,不能坐失良机。
(3)力及原则是指决策目标应具有实现的可能,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充分利用客观可能性,两者结合下能实现的目标,有其可行性、可能性。
(4)弹性原则是指决策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有伸缩的余地。在顺利进行中,情况越来越好,可以提前或超额完成目标,应有准备。同样,在不顺利中进行,或出现了意外,而使目标难以如期实现的就要留有余地。
(5)瞄准原则是指案必须瞄准目标、准确度越高越好,不能南辕北辙。瞄不目标的方案是无意义的方案。
(6)差异原则是指几个备选方,在路线、途径、方法、措施上有明显的差异,有差异才选择性,雷同就无法选择。
(7)时机原则,在信息充分,根据充分、论证充分的基础上及时选定方案、当断必断、不能贻误时机。
(8)排斥原则,应在不同的方案、排斥的意见中充分听取作出抉择。
(9)追踪原则,决策实施后要随时检查验证,不能认为一经决策就放手不管。
(10)反馈原则,实施决策过程中的进展情况,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回决策者,以便掌握情况,对新出现问题作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