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环是苗族银饰家族中款式最多的一支,仅贵州省 博物馆不完全的收藏,已近百种。耳环分悬吊型、环状型、 钩状型、圆轮型四种,以悬吊型、环状型较多。其多样的 款式,一是得益于仿生设计的大量运用。苗族耳环造型除 了常见的花、鸟、蝶、龙等题材外,其他形象亦多有出现。湘西苗族的茄子形耳环,从对整体造型的把握,到茄柄、 茄蒂细节的处理,都忠于原型,力求逼真。流行于贵州 都匀基场的蒜蔓耳环,将蒜蔓杆设计为环,一笔略过,着 力喧染
意芋收。按照整个耳环造型简约,风格独 特。松塔形耳环以剥离后的松球为原型,自下而上,层层 收敛,韵律感极强。塔尖处理成铜鼓纹圆顶,虚实结合, 相得益彰。类似的设计还有牛角形耳环、钉螺坠耳环、催 米虫耳环、隋蜒耳环等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苗族银匠 师承自然、积极进取的创作精神。二是得益于相同题材不 同的处理手法。如造型并不复杂的牛角形耳环,即有四棱 柱、刻花挖槽四棱柱、刻花扁平形、丝编圆柱形之分。题 材相同的坠朵花耳环,不同造型的更是不下数十种。另外, 苗族银匠还善于从生产、生活中捕捉灵感。都柳江流域水 源充足,池塘、稻田养鱼十分普及,流行黎平迫东一带的坠鱼 罩箩耳环便是当地捕捞方式在银饰上的反映。罩箩当地叫 圆箩,无底,捕鱼时先将鱼罩在箩内,然后抓获。坠鱼罩箩耳 环上段为箩,以银丝编就,沿箩口为鱼坠,鱼头朝箩,仿佛成 群结队的鱼儿游迸罩箩,寓文化生态学的观 点,文化形态首先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作为银饰,也 离不开其独特的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