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潮流主题?

2024/12/15 13:37:20 作者:佚名 来源:伊秀服饰网
关于读书的潮流主题?

一、书籍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食粮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个体来讲,我们可以说,书籍是个体成长的阶梯。个体的成长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的成长,一个是精神的成长。身体的成长靠自然界提供给我们的粮食,精神的成长靠什么呢?答案只能是书籍,是人类文化提供给我们的书籍。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看阅读,我们可以把阅读视为:

阅读是人生的伴侣。人的一生有两个伴侣:一个是我们的另一半,由上天赐予我们;一个是书籍,由人类文化提供给我们。有些人一生只守着上天赐予他们的另一半终老一生;而另一些人则注定还要同书籍度过自己的一生。前者的人生辛苦卑微,而后者的人生则丰富多彩,充满趣味。

阅读是人生的一场持久战。阅读既然是我们精神成长的食粮,那么,它就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逐渐积累方能有所收获的精神活动。这个过程拒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拒绝一曝十寒。因此,每天坚持读,时间充足,多读一点;事情忙,少读一点,这才是读书应走的正道。那种忙起来就借口没时间读书的人,其实即使真有时间他也不会真正去阅读!

阅读是人生的一种习惯。只有让阅读成为习惯,阅读才能源源不断地、自动地补充我们精神生命成长的食粮,我们的精神生命才会永葆青春活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我们的生命不息,我们的阅读自会延续。

阅读是生命个体的一种素养。阅读最终会积淀为一个人的素养、一个人的品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说,这个人没素养或这个人素养高 ,那么,人的素养是从哪儿来的呢?答曰:读书。个体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天长日久,自会积淀成为一种素养。读的书多,素养积淀厚实;读书少,素养积淀就单薄。

二、成为一个善读者

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要想让书籍成为你精神成长的食粮, 你必须成为一个善读者;否则,你的读书不仅不能让你受益,而且还极有可能把你掩埋。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善读者呢?

1.要有明确的读书目的。凡读书总是抱着一定的目的,或研究问题,或筛选信息,或娱乐消遣等等,不一而足。研究问题的阅读阅读者目的非常明确,其他方式的阅读阅读者不一定对自己的阅读目的很明确,往往是在无意间了解了某些信息。而对于一个会读书的人来说,漫无目的的阅读不会出现在他的阅读行为上。他的阅读总是目的明确,行动专注。

2.要善于选取读物。善于选取读物是和明确的阅读目的联系在一起的。有明确的阅读目的,读什么不读什么,阅读者清清楚楚。他从来都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与自己的阅读目的不一致的读物上。

3.要善于根据读物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读物不同,运用的方法和技巧肯定不同。读一本书的方法和读一篇文章的方法绝对不会一样;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读实用类文章的方法绝对也不一样。只有善于根据读物的特点选用不同的读法,你才会成为一个会读者,乃至善读者。

4.要懂得学用结合。读书而不着眼于运用,和没有明确的读书目的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学用结合,知行统一,永远是衡量会读书、善读书的第一标准。

三、读书当以纸质书为主

真正喜欢读书的人读的书均以纸质书为主。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书籍分成三类:竹木简、纸质书、电子书。竹木简是纸张还未发明以前的书,在人类的阅读史上起着奠基的作用,其重要性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过分。纸质书是纸张发明以后的产物,在人类的文化史上时间最长、普及面最广,自然,作用也无与伦比。电子书是近些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才出现的一种书籍,虽然发展历史短,但其在方便、快捷这个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可是,从书籍积淀的文化韵味上看、从阅读时阅读者的心理感受上看,电子书是无法与纸质书相抗衡的。

为什么呢?

因为要真正了解文化经典我们只能读纸质书。当你拿起一本纸质书的时候,它所散发的那种淡淡的墨香味,很容易把你引进一种文化的境界里去;同时,纸质书本身就是文化,所以,读一本纸质书,无论你把书的内容读了还是没读,或者读的深,还是读的浅,当你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你实际上已经在同老祖先发明并传承到现在的文化产品交朋友了。再者,凡经典,不是读一遍就能结束的。经典之所以号称经典,其内涵不是一下子就能挖掘尽的,经典的价值就在于常读常新,历久弥新。所以,经典是要随时去读、一辈子去读的书,而这一点,电子书不具备。

从上边的分析上我们可以看出,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还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短期看不出来,但时间长了,就很明显。读纸质书,会让你变得儒雅起来,充满人情味;而读电子书会让你变得轻浮、变得急功近利。

四、不动笔墨不读书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这话道出了读书的真谛。读书,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读,不去思考、不去表达自己的思考、心得,那么,读书就只能停留在对书的浅层理解上,书的深层意蕴就领会不到,读书自然也就很难有真正的收获。

读书要能有真正的收获,在读的过程中就得思考,就得表达。只有思考、表达,读书才有可能把我们带入书的深层境界中去,我们对书的理解也才有可能深入进去,我们的思想也才有可能系统起来、成熟起来。这样,书才能真正的为我所用。

这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真谛。

五、用读书塑造自己

我们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断得以成长。这个过程很让人感怀。但感怀的同时,成长过程中有两个现象我们始终不能忽视:一是身体的成长;一是精神的成长。我们的身体从被父母抱着,到长高、长胖,到父母再也抱不到,靠的是父母的经血,靠的是自然界提供给我们的粮食。那么,精神的成长又靠的是什么呢?答案只能是读书。

小时候,还未识字,父母就是我们的书籍,我们从父母的身上读到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长大、什么是为人处世。等到我们识字了,书籍就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书籍就成了我们精神成长的最主要的粮食。

如果说,小时候我们从父母身上读到的东西是一个人精神成长所必须的最原始的东西的话,那么,长大了,我们从书籍身上读到的东西应该是构塑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形象最最主要的食粮。

一个人小时候的形象来源于父母、来源于家庭;长大成人后,就来源于读书。一个人长大成人后,还带着小时候在家庭教育中所接受的全部的东西,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没有成长的人,一个不读书的人,或者是虽读了一些书,但丝毫没有领会所读之书内涵的人。这样的人,步入社会很难有大的发展;这样的家族也很难绵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