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带戒指有哪些含义 佩戴戒指的习俗源远流长

2015/11/28 22:58:18 作者:CYL16-ye… 来源:伊秀服饰网
在中国,戒指的使用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大量文献来看,秦汉时期,中国妇女已普遍佩用戒指,戒指在古代多称为“指环”,而“戒指”之名的出现,则是元代的事情。

二、名称的由来:

“后妃群妾以礼御于君所,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者,著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这是汉毛亨对《诗经·邶风·静女》中“贻我彤管”作的注解。学术上多引用此来解释“戒指”一称的由来。
如《中国古代服饰风俗》中说:“为什么要把指环这种饰物称之为戒指呢?那就要从‘戒’字的含义说起了。明都 《三馀赘笔》记称:‘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妇人指间,谓之戒指’。按《诗》注:‘古者后妃群妾,以礼进御于君,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着于左手;既御者,着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则世俗之名“戒指”者,有自来矣。’”《现代汉语词名探源词典》中也引用类似上面的一段,并说“嫔妃月经来潮之日,即戴戒指,表明不可与帝王同房。戒指即‘戒止’”。还有《中文大辞典》中的“戒指”、“指环”项,也引用了上述说法。
其实不光是“戒指”一称可以用此来解释。戒指的其它名称也同样根源于此,可以用它来解释。只是由于时期的不同,同指“戒指”这一饰物,却呈现出不同的称谓。
“手记”的“记”字,《说文·言部》说:“记,疋也。”段注:“疋,各本作疏。……疋,今字作疏,谓分疏而识之也。”“手”和“记”合起来解释,“手记”就是“戴在手上的用来起区分、辨识作用的记号。”联系上段引文,戒指这种记号标记的是“后妃群妾的进退,既御或是当御。”
“约指”的“约”字,《说文· 部》:“约,缠束也。”所以“约指”就是“约于指,缠束在手指上”的意思。那为什么要“约物于指呢”?该做法背后的原因其实是用该物来起“标记”的作用,所约之物是后妃群妾用以避忌的符号。
“驱环”和“指环”的“环”字,《说文·玉部》:“环,璧也。肉好若一谓之环。”这里的“璧”是“指孔的直径和周边的宽度相等的玉璧”,“肉”和“好”是相对“环形有孔的玉璧”来讲的,“孔外叫肉,孔内叫好。” 以后凡“环形”之物都叫“环”。所以“驱环”和“指环”就是“戴在手指上的环状物”。古代帝王就是根据他们的不同戴法来决定御幸与否的。
“代指”的“代”字,《说文·人部》:“代,更也。”清段玉裁注:“凡以此易彼谓之代……凡以异语相易谓之代。”古代后妃群妾月经来潮,忌以口说,就用“戴指环”的做法来含蓄表达,避忌君王的临幸。所以“代指”可以理解为“戴在指上,代替直言月事的饰物。”
避忌:
1.作为避忌的符号:
戒指作为“避忌的符号”,这层文化意义在前面谈及“戒指名称的由来”时已有所涉及。只是当时更多谈及的是“戒指用作避忌”的这种文化现象,而没有指出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可以借用民俗学方面的知识来解释。
《中国古代风俗文化丛书·民间禁忌》中提到中国有“血忌”。文章引用清·查大宁《方俗宜忌》:“世俗 "
但避忌就避忌好了,为什么又要选择“指环”作为避忌的符号而不明言呢?这估计跟中国古代的性别忌讳有关。《中国古代风俗文化丛书·民间禁忌》,忌讳直言月事的习俗,自然使嫔妃们羞于开口,只能以“戴指环”,让女史书其日月的方式来含蓄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忌讳含义还有另一种表达方式,那就是“点丹于面”。刘熙《释名·释首饰》中“以丹注面曰的”的“的”即指此。据说妇女脸上注的,原来并不是为了妆饰,而是宫廷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标记。”《四部丛刊》释名卷 ,这也证明了“戒指”在当时有“避忌的含义”。
上述几节,侧重对戒指作为“月事期间妇女的避忌符号”的解释。对于娠子期间的妇女来说,这种避忌可能是为了使她们更好的诞育龙种,安胎保息。

戒指的这层“避忌”意义更多的是在宫廷中出现。而民间的戒指所承载的文化,更多的是“作为婚姻的信物”,这在后面第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