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衣冠服饰作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除了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之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其产生及演变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风气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上一辈的服饰文化要追溯到民国时期。
民初的服装崇洋风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说,固然有其负面的影响,但的确反映出思想观念上的进步。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它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必然的,是利用传统服饰融合中西美学的成功尝试,是在打破传统观念之后,中国民众的审美观念在服饰方面的变化,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间接的推动作用。人们在选择衣式发型,不再视身份贵贱,而以简单实用或美观新奇为尚。这是中华服饰从传统向现代化演进的开始,是市民生活方式现代化的一个物化形式。
当时,先进的中国人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服饰文化, 改革封建落后的清朝服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和侵略压迫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作斗争,是保种强国。服饰改革,最强调有利于尚武和保存国货,是在一种面临亡国灭种的背景和极端高涨的爱国主义情绪中进行的。 然而,尽管近代中国服饰的变迁显示出日趋西化的趋向,但最终它实际上并未完全走上西化的道路。中国传统的服饰经过改进之后,仍较为普遍地成为一般大众的主要衣装,如男式大襟长衫、对襟唐装、折腰长裤等,都是普通老百姓更为习用的装束。这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同时,中国服装在某些方面也有其优点,并非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