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内外受伤机率有差别。
正常踝关节内翻的角度比外翻的角度要大得多,所以人们在崴脚的时候,一般都是脚向内扭翻,受伤的部位在外踝部。其实,这些是因为踝关节的基本构造,解剖学上的特点决定的。
从上面两张踝关节的解剖图可以看出,踝关节的内踝相比较外踝而言,附着的韧带更多,而韧带的作用是加固和稳定关节,所以内踝比外踝更加稳定,这就刚好解释了大部分人、大部分情况下都只会向外崴脚却不会向内崴脚。
崴脚的处理及治疗原则。
由此看来,关节自身的复杂和大量的韧带决定着踝关节容易受伤的本性。可扭伤的程度又往往没到非要住院、上夹板、打石膏等那么严重。但在这个时候人们应怎样处理?怎样处置才正确?
1.注意休息。
崴脚后要立刻停止行走,尽快找个平稳的地方坐下来,如果可能找到可以充做拐杖的支撑物,至少在24~48小时内向它借力,不要让受伤的踝关节承受重量。有条件的可以用绷带等捆绑固定,这样可以降低肿胀的程度。
2.分辨伤势轻重。
轻度崴脚只是软组织的损伤,稍重的就可能是外踝或者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再重的还可能是内、外踝的双踝骨折,甚至造成三踝骨折。轻的可以自己处置,重的就必须到医院请医生诊断和治疗。所以,分辨伤势的轻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如果自己活动足踝时不是剧烈疼痛,还可以勉强持重站立,勉强走路;疼的地方不是在骨头上而是筋肉上的话,大多是扭伤,可以自己处置。如果自己活动足踝时有剧痛,不能持重站立和挪步,疼的地方在骨头上,或扭伤时感觉脚里面发出声音,伤后迅速出现肿胀,尤其是压痛点在外踝或外脚面中间高突的骨头上,那是伤重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去诊治。假如限于条件一时去不了医院,也可以暂时按照下列办法处置,然后尽快到医院诊断治疗。
3.正确使用热敷和冷敷。
热敷和冷敷虽然都是物理疗法,作用却截然不同。血得热而活,得寒则凝。所以,在破裂的血管仍然出血的时候要冷敷,切忌热敷,以免扩张血管,增加出血量,应反复冷敷3~5次,每隔2小时1次,每次10分钟为佳。冷敷能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控制伤势发展,起到止血、消肿、镇痛的作用。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来冷敷,但得在皮肤和冷敷包之间放一块湿布,同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出现发紫、麻木时立即停用。待出血停止,疼痛和肿胀趋于稳定,放低患脚时感觉不太胀,伤处皮肤的温度恢复正常,一般在24小时以后方可用温水热敷,每日2次即可,以消散伤处周围的瘀血。
特别提醒:如何判断出血是否停止?原则上是以伤后24小时为界限,还可以参考下面几点:一是疼痛和肿胀趋于稳定,不再继续加重;二是抬高和放低患脚时胀的感觉差别不大;三是伤处皮肤的温度由略微高于正常部分,变成相当差不多,这些都可作为出血停止的依据。
4.适当活动。
受伤最初两天,最好抬高患肢限制任何活动。等到病情趋于稳定,肿胀和疼痛逐渐减轻之时,就应该增加一些柔和的运动,例如抬高腿时,做足部前伸、后屈、左右伸展、顺逆时针旋转的活动,以帮助局部肿胀的吸收,但禁做可以引起剧痛方向的活动。